天公作美,向来多雨多雾的山里的秋天,今天云开日出。秋日的暖阳,透过薄云,煦暖的阳光,洒在这巴山蜀水,抚慰恩施这片红色老区!一行二十余人,在民盟恩施州主委何义发、副主委傅浩、刘春荣的带领下,踏上去湘鄂边红色苏区鹤峰,学习、考察、接受洗礼的旅程。
此行第一站-----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原名满山红烈士陵园)、湘鄂边苏区革命文物陈列馆。
陵园位于八峰山麓,巍峨、蜿蜒的八峰山脉,像一道天然屏风,护卫着陵园。茂密葱郁的森林,掩映在陵园的周围,苍松翠竹阴翳,让烈士们的灵魂静静安息在这里。秋天的凉风,微微吹动着树叶,增加了陵园的幽静。陵园于1958年开始规划,1962年建园,1978年又进行大规模的重建。1988年12月,陵园被正式定名为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拾级而上,矗立眼前的是高22米的“湘鄂边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盟员们怀着对烈士们的无比敬仰,来到碑前, 敬献鲜花,默哀,鞠躬,绕陵园一周。陵园有贺龙铜像,廖汉生亲笔题写 "继承先烈志,振兴湘鄂边"十个苍劲有力的大字,200平方米的纪念碑基座和基座的浮雕,展现出一幅幅湘鄂西革命斗争活画卷。
从纪念碑沿着林中水泥石梯拾级而上,便是陵园的主墓群,埋葬着318位烈士。其中有共和国第一烈士段德昌,叱咤风云的红军指挥员王炳南,湘鄂西第一位女司令贺英(贺龙元帅的胞姐)等著名烈士的忠骨。而更多的是无名烈士墓。当年这些热血青年,为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追求民族独立,满腔热血、义无反顾,在腥风血雨中,走上了革命道路,将自己的热血洒在了这片当时还在反动统治下的土地,死后连姓名也没有留下!此时此刻,所有的语言都是苍白和多余!祭奠完烈士陵园,接着参观了湘鄂边苏区革命陈列馆。墙上挂着许多先烈的文字、图片,贺龙、周小康、周逸群、段德昌、王炳南、贺锦斋、贺英、卢冬生等革命前辈的生平事迹;玻璃橱窗内陈列着革命战争时期各种文物,大刀、长矛、火铳、手雷、汉阳造、手枪、轻机枪等武器,也有地图、军令、布告、委任状及其他文告,还有布鞋、荷包、服饰等生活用品……最令人心痛的是共和国第一烈士段德昌,作为中国革命优秀的高级指挥员,带领红军取得了一场又一场胜利,他们没有牺牲在敌人枪口下,却倒在了王明左倾路线“肃反”幌子下,成了左倾路线的牺牲品。左倾路线的错误,让红军不得不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革命根据地散失殆尽,给中国革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要不是左倾路线的错误,中国革命会更早取得胜利!由此,我想起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说过的一句话“我们要预防右倾主义,但更要预防左倾路线”,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探索性的,没有借鉴。我们要大胆探索,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预防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等左倾错误!
有一张鹤峰苏区部分被处理人员名单,其中有一个叫张玉和的,时任鹤峰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因为贪污被处决。巴东县一名党员叫张品年因为私牵猪羊、贪污钱粮,也被处决。今天,我党对于贪污腐化零容忍,老虎、苍蝇一起打,就是继承了光荣的革命传统。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领导队伍高度纯洁与自律,才能赢得群众真正信任,也才能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变成光辉的现实!
参观完陵园,我们驱车前往走马坪。下午五点多,到了走马坪锣鼓山32烈士殉难遗址。1931年9月7日,石门团防罗效之部2000多人包围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的独立团两个营,双方激战于南北镇附近的要隘九岭头,因敌火力太强,独立团几经冲杀,伤亡惨重,团长王炳南下令十二连掩护主力撤退。十二连是由洪湖根据地游击队改编而来的,作战勇敢,但因不熟悉地形,撤到了两面绝壁,海拔1200米的锣鼓山巅,敌人用两挺重机枪锁住了唯一一条退路,前面就是悬崖绝壁。撤退至山顶时,在战斗中牺牲了九名,剩下23名战士。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最后石头也没有了,就把枪支砸乱,跳下悬崖,壮烈牺牲。他们的遗体是几位农会会员夜晚悄悄清理、埋葬的!这些年轻的战士,离开自己的家乡、亲人,转战各地,把自己的热血与信念,青春与美好,留在了他乡!亲人们,一天一天,一月一月,一年一年盼望他们打了胜仗归来,儿子盼望爸爸,妻子盼望丈夫,父母盼望孩子,这些连名字也没留下的英雄啊,他们的亲人可能到死还不知道他们的忠骨已埋在异乡,至死都还在盼望他们的音讯!在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中,像这样的英雄儿女数不胜数,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八女投江、杨靖宇、赵尚志、成然、江姐、夏明翰、方志敏、刘志丹、董存瑞、黄继光以及许多战斗在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们,正是他们牺牲自我,为人民大众谋幸福的理想和信念,才换来今天的和平,才赢得祖国的强大。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共和国不会忘记他们!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走马坪是鹤峰一个兼具乡村与现代都市风格的一个镇,我们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安静而美好的夜晚。第二天,前往五里坪革命旧址,位于鹤峰县城东60千米。五里坪老街街道是麻条石镶成的,历经百年、千年,仍然保留最初的风貌。两旁是干栏式结构的木板房。柱头、木板,镶嵌有致,雕花窗古典、雅致。堂屋、厢房,陈列着红军当年战斗与生活的物品:汉阳造、轻机枪、手枪,当然也有大刀、长矛;有碾药的碾子;有贺龙元帅发布的各种命令;有苏维埃政府法令制度;也有当地土家族、苗族习俗画卷。
这里保留着湘鄂边独立团团部旧址、五鹤游击梯队队部旧址、紫荆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湘鄂边联县政府旧址、共青团湘鄂边特委机关旧址、湘鄂边联县政府供销合作社旧址、中共湘鄂边特委旧址、五里坪战斗遗址等。从1928年到1935年红二军主力长征,贺龙在这里前前后后,坚持革命斗争达七八年之久。开展了我党早期土地革命运动,打土豪分田地;成立了儿童团、青年团、妇救会、独立团、游击队、赤卫队;建立了鹤峰县苏维埃政权;收编川军,改编神兵,打击团防;抓经济建设,建成了铁厂、农民银行、合作社、枪炮局、被服厂、红军医院……
五里坪红军旧址,浓缩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四军、红二军建立红色根据地的历史画卷,反映了以贺龙为首的红军领导人为推翻反动统治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以及鹤峰老区人民为支持革命做出的巨大牺牲。鹤峰----贺龙元帅的第二故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边苏区的中心。1927年前后的鹤峰,全县仅6万多人,参加革命的就有三万多人,占总人口数的一半,为革命牺牲人数,有三千多人。
鹤峰红色革命遗址,当年如一堆堆篝火,点燃了湘鄂边苏区那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与全国其他苏区革命遥相呼应,革命火种,燃遍全国,终于取得了全国的胜利。红色新中国的诞生 ,最终改变了世界格局!
瞻仰完五里坪革命遗址,我们又去鹤峰县下坪乡岩门村的周家院子-----湖北省家风家教实践基地。院子共有八户人家,五世同堂,周家儿女传承“勤劳、友善、守规、重教”的家风,先后培养了两名博士、两名硕士、两名企业家、14名教师,12名党员,家族成员至今无一例违纪违法,良好家风,传承红色基因。
美丽的鹤峰,红色苏区,英雄的人民!而今以红色旅游、生态发展、特色经济,全面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
(民盟恩施市支部盟员 黄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