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见证昨日的丰碑,我们共同创造明天的辉煌。”3月25日下午,民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老盟员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70周年校庆和地大盟史举行主题座谈,探讨中青年盟员新时期如何提升参政议政的能力。代表们回首往昔,畅想未来,共话老一辈盟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筚路蓝缕、砥砺前行的感人事迹,进一步坚定新盟员如磐初心,立志报国的使命担当。座谈会邀请了民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前主委,84岁的洪昌松和80岁的马振东出席。退休支部委员旷秋江,在职支部委员代表曹淑云、朱静、黄静、侯祖兵,新盟员代表代珊珊、张旭鹏参会。主委曹淑云主持座谈。
新老盟员们共同回顾了学校的盟史。民盟地大前身是民盟武汉地质学院支部和民盟武汉地质科技管理干部学院支部,分别成立于1985年4月和1986年6月。1998年12月由支部升格为民盟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总支委员会,2011年3月升格为委员会。历任主委包括罗新民、余赞予、王根元、李心明、洪昌松、范蔚全、马振东、周再盛、刘修国、魏昌华等。在这些前辈的带领下,民盟地大与学校党委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经受了历史的考验。民盟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职能,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座谈会上,老盟员们动情回顾了当年参政议政的历历往事。
图1前任主委洪昌松(左)与马振东在与民盟地大代表座谈
繁华的鲁磨路曾经是一条仅15米宽的土路,坎坷不平,年久失修,严重影响了学校师生和附近居民的出行。1998年,作为洪山区人大代表的马振东对沿路单位、居民人数、交通状况等进行了多次走访调查,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分析研判。最终在洪山区人代会上提交了有关鲁磨路拓宽、改造的议案。这一议案论证充分且数据详实,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写入当年洪山区政府工作报告。为使议案早日落实,马振东又多次反映社情民意,紧密跟踪进展。2001年3月,一条长1.8公里、宽40米的新鲁磨路竣工通车,广大师生员工和周边居民欢欣鼓舞之余不禁赞叹,“地质大学的路越走越宽了!”
马振东不仅关注师生的诉求,还热衷于结合所学专业,服务地方经济。洪山菜苔作为武汉地方蔬菜品种,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却一直受到产量、产地和品牌的制约。2004年开始,他带领学生在菜苔原产地洪山宝通寺一带对土壤进行调查、采样和测试分析, 并在武汉周边寻找合适的地点扩大种植。基于反复调研的成果,马振东2005年再次在人代会上建议:在与原产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高度相近的三个乡扩大种植面积。经试验培植后取得成功,最终使金殿御菜的“洪山菜苔”的产量得到大幅提高,马振东团队为武汉洪山菜苔“找土”的事迹在各主流媒体广泛报道,2006年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栏目专访,一度成为热议话题。
图2 马振东带领盟员品读《风雨同舟五十年》,讲述盟史故事
座谈会上,洪昌松主委也深情回顾了当年在艰苦环境下,奋发图强开展科研的经历,并与在座的盟员代表讲述了他领导的团队在90年代初期如何起步创建计算机地图制图专业,后期如何开展专业建设,最终形成实力雄厚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历程。作为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优秀科研工作者,洪昌松向年轻盟员提出了殷切期望。一是要强化自身的政治素质,牢牢把握新时代大局,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二是要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性建议;三是要主动作为,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要与党委肝胆相照,坦诚相见,保证沟通渠道的通畅。马振东主委语重心长地寄语,作为一名合格的盟员,一定要具备强烈的履职意识和“较真”的精神,要成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代表。
图3 老中青盟员代表合影
两位前主委心系民情,矢志不渝的奋斗经历深深感染了每位盟员。得知年近八旬的马主委前不久刚完成一项重大科研项目的结题时,现场情不自禁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盟员们倍受鼓舞,心绪难平。大家纷纷表示要以前辈为榜样,胸怀天下,不负韶华,在奔走国是、关注民生中彰显新时代地大盟员的风采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