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闻一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前不久,我们中国民盟黄石港支部和大冶支部一行30余人,冒雨驱车100余公里,前去参观了闻一多纪念馆,深切地缅怀这位诗坛巨子和不朽的民主战士。
闻一多纪念馆坐落在浠水县清泉寺遗址上,它背倚崔嵬秀丽的凤栖山,面临惊涛拍岸的浠水河。近两个小时的风雨兼程,我们即到达纪念馆。只见这里山环水绕,楼高地阔,香樟流韵,翠竹挺秀,果然气象不凡。漫步馆内,即使看着那再平常不过的一草一木,也觉得极有灵性。馆中有一池一泉颇负盛名,池为晋代书圣王羲之习字的汰墨池-“羲之墨沼”;而“陆羽茶泉"则因唐朝陆羽曾品茗于此而得名。二水萦纡左右,曲桥卧于碧波之上,奇花瑞草滋生于畔,楼台轩榭倒映其中,确也生出无限的景致。
纪念馆的建筑也称得上是自出机杼,一条长长的回廊拍恰如红线穿珠,将那参差错落、粉墙黛瓦的仿古建筑群贯串起来,连为一一体。回廊两壁镶嵌着黑色的花岗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朱德、郭沫若、冰心、赵朴初、吴丈蜀等撰写的诗联题词。我们沿着回廊依次进入三个展厅,参观了闻一多生平事迹展。展览总标题为“千古文章未尽才”,共分六个章次把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及叱咤风云的民主斗士光辉灿烂的一生淋漓尽致地展示在人们的眼前。我们不仅为先生挥如椽巨笔,吟千古绝唱,致力于新诗创作和新诗理论建树的辉煌成就而景仰;也为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既匠心独运于丹青,亦妙手巧工于书法篆刻的学者风范所倾倒;更为先生愤然走出书斋,戟指“问天”,鞭挞邪恶,献身民主的英雄壮举而感奋。游人流连展厅,都无不用心感受着这里的每一个细节,因为这是一幅奇瑰绚丽的画卷,一曲震古铄今的乐章,一首惊天动地的史诗啊!
当然,最令我激动而难忘的还要算观看纪念馆的序厅和瞻仰闻一多的铜像。踏进序厅,迎面是气势磅礴的巨幅壁画《红烛序曲》,它是闻一多三子闻立鹏及夫人共同创作。画面红烛生辉,奔腾的烈烟幻化为涅架的凤凰;黑发蓬松,口衔烟斗的闻一多凝神深思,两目迸射出深遼睿智的光芒,似要洞透那黑暗的世界。篆书的《红烛》诗,铁勾银画,刻意而得自然之趣,古拙而呈像形之妙。置身于这艺术的殿堂,读着激情澎湃的诗句,我的心灵震撼了。在那风雨如磐的岁月里,它宛如晨钟暮鼓,号角铜钲,使人警醒,催人奋进。而今天,我沐浴在这红烛的光芒中,灵魂也在接受着一次庄严而神圣的洗礼。
当我站在闻一多铜像前的时候,心里更是感慨万端。先生拄杖昂首,须髯欲飘,铁骨铮铮,顶天立地,令人肃然起敬。此时此刻我的眼前立刻浮现出闻一多当年为民主而讴歌,而呐喊,而战斗的赳赳雄姿;耳畔回响起他面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怒不可遏,发表最后一次演讲时那惊天地、泣鬼神的狮吼雷鸣。先生虽倒在血泊之中,而他的形象却永远铸在了人民心里!
归途中,车子在向前疾驰,我的心潮也未能平静:不正是这一代代的人杰,成为国之瑰宝,神州的脊梁,使我巍巍华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吗?不正是他们的精神孕育了祖国五千年的文明,并将传之万代,不断得以弘扬光大而曼衍不息吗?(郭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