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盟员风采

盟员风采

盟员风采

青春峥嵘尽放歌 夕阳晚照也风流

发布时间:2015-02-26


2月7日上午九点,冬日艳阳高照,民盟鄂州市委员会举行羊年年会。盟员们步入会场时,纷纷与一位步履稍缓但精神矍铄的长者握手、交谈。这位年已九旬的老人就是民盟鄂州市第一届委员会主委、鄂州职业大学副教授杨景亨老师。

不必说他学识广博、治学严谨、工作认真、任劳任怨,也不必说他淡泊名利、诲人不倦、甘为人梯、培育新人,单单说他90岁的人生创造的几个“第一”就让人崇敬不已!他是武汉大学建国后(1949级)第一届毕业生,他是鄂州市第一个被评为高级技术职称的知识分子,他是鄂州市建国前加入民主党派的第一人,他是鄂州市第一个民主党派的创始人,他是民盟鄂州市第一任主委。

    杨教授出身在书香门第,父亲杨东岩先生是知名的古典文学专家,是国学大师黄侃的学生。其编写的《月山乡村志》为世界唯一的村志,收藏于北京图书馆。父亲学富五车,诗词歌赋无所不精,给童年的杨景亨打下了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基础。尤其是屈原、杜甫、陆游等爱国主义诗人的诗词,在幼小的杨景亨心里埋下了爱国的种子。1942年,十六岁的杨景亨拒绝报考日占区的高中,而是坚定地报考了中国人自己办的高中——湖北省第一高级中学。为了求学,他和许多追求进步的青年学生一冒着生命的危险,穿越日占区,夜晚偷偷穿行公路,不分昼夜翻越大山,跋山涉水整整走了15天才到学校。谈起自己的人生道路,杨教授首先深情地感谢自己家庭、感谢自己父亲的言传身教,为他树立了人生路上学习的榜样。

1945年,十九岁的杨景亨高中刚毕业,应武、鄂、嘉、蒲、大“五县联中”朱应时校长邀请到该校任教。1946年,刚刚二十岁杨景亨考取了湖北师范学院。但雄鹰向往的是更高远的天穹。解放前武汉大学位列全国四强,因仰慕武大盛名,杨教授暂停湖师学业,积极备考武大,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建国后(1949级)武汉大学第一届毕业生,当时校长是李达。当时的武大只有文法理工农医六个学院,入校705人,只毕业了379人。说起这段历史,杨教授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武大求学时期也是其终身值得记取的重要时期,他是武大第四届学生执委会秘书长,是武汉大学仅有的两位学生盟员之一。谈起入盟的原因,杨教授说一是家庭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父亲身上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的影响;二是钦佩敬慕民盟先烈、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受其深厚渊博的学识、爱国主义精神和民主斗争思想的感召,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的活动;三是同学的积极引荐。当时学校存在地下党组织、地下民盟组织、国民党三青团等多个组织,杨先生经同学民盟武汉市委委员王绍欣介绍于1949年上半年加入了民盟组织。成为建国前鄂州市加入民主党派第一人。

1953年武大毕业后,杨教授先后在华中师范学院(今华师大)、黄冈大学任教,后因照顾家庭,调到鄂城高中、鄂州职业大学任教。无论在黄冈还是鄂州,杨教授一直都是民盟的负责人。在黄冈大学任教时担任民盟小组组长。调任鄂州后,杨教授因出众的学识修养和组织能力,从1982年起接受盟省委委托在鄂州发展盟员,同年8月成立民盟鄂州市小组,直属民盟湖北省委领导,杨教授任组长。1984年8月20日,经民盟湖北省委批准,成立了民盟鄂州市支部委员会,杨教授任支部主任委员。民盟鄂州市支部的成立填补了鄂州市民主党派的空白,促进了其它民主党派的建设,为鄂州市爱国统一战线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后,杨教授一直活跃在统一战线的舞台上。他毫无私心杂念,甘居幕后、不求台前。手拎提包,走访有关对象,发展那些积极参政议政、发挥服务社会作用的爱国知识分子。在三年内,先后发展了包括两名政协副主席在内的鄂州各界知名人士及具有高中级职称的同志为盟员,共五十七名,一时传为美谈。从1958年始,杨教授是湖北省民盟三大、四大、五大代表,是六届、七届民盟湖北省委员会委员,八届时被光荣地推选为民盟湖北省委顾问。他时刻谨记党的教导,宣传党的统战政策和民盟的历史及章程。在参政议政方面,杨教授更是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优势,撰写很多有价值的提案。如省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杨教授的《将鄂州市张家楼房新四军五师抗日旧址收回并拨款维修的提案》被省政协列为重点督办提案。一条提案挽救了一处重点文物,挽救了目前仅存的李先念、张体学领导的鄂南抗日五师旧址。杨教授以其突出的工作业绩,先后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盟员”、“为改革和两个文明建设作出贡献的先进个人”。谈起峥嵘的青春岁月和奋斗拼搏的中年时光,杨教授脸上露出无悔的笑容。

时光在辛勤耕耘的汗水中流逝,1995年70岁的杨教授刚从他挚爱一生的讲台上退下来,又接受鄂州职业大学的返聘,负责教学督导工作,不计报酬、辛勤奉献一直到2005年才全身而退。虽离休在家,但他依然壮心不已。他是中国文学史和文艺理论专家,早在华中师范大学执教时,就编写了很多大学教材和参考资料。陆续发表的省级以上学术论文达二十余篇。退休后他整理自己发表的文章,出版一系列专著,《文学概论》、《文学概论学习指导》、《文学理论纲要》、《现代文学》,共计四百多万字。

杨教授从不因为离休而产生退养休息的思想,而是与时俱进,关心国家大事,心系建设发展,情牵党的事业。在一系列的有关党的宣传工作中挥毫礼赞,感谢党的恩情。离休20年,杨教授一直笔耕不辍,在全国各省市楹联创作比赛中,陆续写下五六千幅作品,共计十多万字。在“永远的焦裕禄”的楹联比赛中,他用“言行双表率  生死一沙丘”表达了对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真正共产党员的崇敬之情,这幅楹联被收录到《纪念焦裕禄同志逝世五十周年诗词楹联选》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征联中,他满怀激情写下了“一大亮红船,破浪乘风,化作神州翔九宇;三中兴赤县,团花锦簇,描成特色灿千秋”的长联,表达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自豪喜悦之情。在“把楹联写在党旗上”活动中,他个人有四幅作品在全国四万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一幅荣获二等奖,另三幅获优秀奖。刊登在中宣部《党建》杂志上二等奖作品“国梦总牵心,谨记为民崇榜样;誓言犹在耳,勿忘照镜正衣冠”,表达了对习主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从严治党,依法治国国策的热烈拥护。

“老逢盛世更精神,神采依然,报党恩又能尽智尽才,谁云七秩为稀,喜承国福添家福;身沐春晖犹健壮,壮心不已,奔锦道正好发光发热,我谓六十而立,笑把夕阳当艳阳。”这正是杨景亨先生夕阳晚照的真实生活写照。杨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可爱可敬的老人,一生听党的话,教育五十五年,民盟六十六年,从不计较个人名誉、地位、经济收入,也从不炫耀曾做过的大量工作,从不提及自己获得的荣誉,但他身上中国知识分子那种爱国爱民、正直无私、淡泊名利、终身学习的美好品质如红烛照亮并影响着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