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省盟要闻

参政议政

【聚焦省两会】热议如何建成支点,盟员省政协委员接受媒体采访

发布时间:2025-01-19

省政协委员雷爱文:以“电合成新技术”赋能湖北磷化工产业绿色转型

1

“湖北磷化工产业优势巨大,但仍面临着环境污染严重、碳排放压力大、产业竞争力不足等挑战。” 1月16日,在2025年湖北两会期间,湖北省政协委员、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雷爱文表示。如何缓解磷化工产业升级和绿色环保要求的双重压力?雷爱文建议,可通过电合成新技术赋能磷化工产业,不仅能降低碳排放、减少污染物排放,还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推动磷化工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同时,“交流电驱动化学反应新方法”也为磷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带来助力。据了解,其是湖北在“61020全链条创新”中取得的世界首创成果,通过利用交流电信号驱动化学反应,为磷化工、电子级化学品等领域绿色智能制造提供了更加高效、环保的路径。“这一创新技术不仅可提高反应效率,还能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从而为磷化工产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雷爱文表示。针对推进磷化工产业绿色转型,雷爱文建议,首先应加强底层创新,建议通过设立专项科研基金和建设科研平台加强电合成化学基础研究,同时建立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常态化产学研合作机制,定期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促进各方在电合成化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深度合作。其次应推动中试平台建设,建议政府主导建设电合成化学中试基地,吸引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入驻,开展电合成化学技术的中试研究和验证,加速电合成化学技术在磷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同时,完善中试服务体系,配备专业的技术咨询团队,并建立中试项目评估机制,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产业化提供决策依据。此外,应助推产业落地,建议政府制定支持磷化工产业绿色转型的政策措施,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及设立磷化工绿色转型产业引导基金等。在磷化工产业集中的地区建设绿色化工产业园区,集中布局电合成化学技术应用项目,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并通过政府组织磷化工企业参加国内外产品推介会,建立绿色磷化工产品的市场准入机制等,加强市场推广。(21世纪经济报道)

 

省政协委员王芙蓉:建立“住——养——医”融合智慧社区照护体系,让家门口养老成主流

2

“随着老年人健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以养老服务、老年照护及康复治疗等领域为主的老龄产业迎来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省政协常委、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护理学院院长、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副主任王芙蓉说。与传统以年轻人为主的消费市场不同,银发经济市场更注重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涉及医疗、养老、文化娱乐、旅游等多个领域。在调研中,王芙蓉发现,吃饭和日常护理等生活问题仍然是老年人最为关心,也是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外养老产业在智慧养老、居家照护等领域发展迅猛,成为“银发经济”的强劲驱动力。我国也已经形成机构养老为辅、居家养老为主的格局。“占比近90%的居家养老,面临健康服务可及性、专业性及协调性等痛点问题,严重制约了养老产业的增长潜力。”王芙蓉建议,可面向居家养老群体,建立“住—养—医”融合的智慧社区照护体系。这种养老型社区有多智能?王芙蓉说,比如,在适老化改造方面,智能感应地板和吊顶,通过热感应和计算机算法等智能手段,及时发现独居老人摔倒,并通过手机APP报警传给子女;比如,针对抑郁症和老年痴呆症患者,建设疗愈养老社区等,帮助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运用智能化手段,通过整合老年人环境支持、健康管理和照护服务,有效满足其多元化的健康需求,为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社区场景一体化解决方案。”王芙蓉说。(湖北日报)

 

省政协委员孔繁国:支持武汉建立“低空数字资产第一城”

4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以及产业发展新赛道、经济增长新引擎,正在驶入发展快车道。据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但是目前,湖北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少,产值低,产业链还不完善。湖北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常委孔繁国介绍,在短途运输、低空物流、低空交通等更丰富的消费级、产业级应用场景方面,湖北还相对缺乏,基础设施也相对滞后。以通用机场数量为例,截至2024年4月底,全国在册(含已取证和备案)通用机场共455个,其中广东省有55个,湖北仅有8个。目前,湖北已有武汉和十堰发布了低空经济相关政策,但是在省级层面上还未形成一套整体化、系统化的政策部署。“湖北特别是武汉凭借‘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产业优势,以及‘车谷’和‘光谷’的产业联动优势,在低空经济发展领域完全可以打造湖北的竞争新赛道,形成新质生产力。”孔繁国说。对此,民盟湖北省委员会提出集体提案,建议湖北进一步明确低空经济发展方面的定位。依托湖北省“车谷”和“光谷”的资源禀赋与优势,着力打造“华中地区低空救援枢纽”“华中地区低空物流枢纽”以及“华中地区通航产业聚集地”。结合湖北在机械、电子、控制、通信等技术领域的优势,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中大型载重无人机整机研发、制造和运营作为本省无人机产业的发展方向。支持武汉市建设成为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重点发展“低空+智慧城市治理”的标杆项目,建立“低空数字资产第一城”。(极目新闻)

 

省政协委员郭鹏:建设可感可亲可体验的文化场景

5

荆楚大遗址规模大、价值高,是中华文明与荆楚文明辉煌历史的重要标志性主体遗存。2019年,湖北省启动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以来,已建成4处开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获批立项7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公布18处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但与此同时,湖北省政协委员、民盟省委会文化体育工作委员会主任郭鹏介绍,湖北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中AAA级以上景区仅为9家,(文化)遗址公园普遍处于长期收支失衡状态。“湖北部分遗址在业内久负盛名,却没有形成与之相匹配的‘顶流’品牌,十分可惜。”对此,郭鹏建议,对于已建成开放的(文化)遗址公园,要加快考古成果转化利用,打造可感知、可亲近、可体验的“活”场景,把文化变成公众尤其是年轻人更加喜闻乐见的产品,规划更多周边居民能够参与进来的文旅项目。“周边居民全过程参与(文化)遗址公园的建设与运营,既能增加他们的收入,又能让他们对公园产生共情,从而转变为自发保护遗址的自觉。”郭鹏说。郭鹏认为,湖北省(文化)遗址资源丰富,可以集中力量建设2-3处“顶流”(文化遗址)公园,努力将其打造成为具有荆楚地域特色、面向全国游客的网红打卡地。“楚文化就是一个标志性符号,要让每一位到访荆楚大遗址的游客都成为‘荆楚文化宣传使者’。”郭鹏说,“楚国历经819年风雨沧桑,有丰富的故事和典故。楚文化是湖北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却没有一座专门的楚文化博物馆,建议尽快筹建楚国博物馆,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系统展示最高光时刻楚国的历史风貌和‘惟楚有材’的文化自信。”(极目新闻)

 

省政协委员杜伟岸:打造“遇见”系列沉浸式剧场

6

近年来,湖北一方面统筹推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另一方面依托深厚兼蓄的文旅资源,凝练出“知音湖北,遇见无处不在”宣传语,深入推进文旅融合。湖北省政协常务委员、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杜伟岸认为,湖北文旅高质量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因此他建议,以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建设“吸粉”。杜伟岸介绍,国内旅游演艺经历了从传统剧场演出到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再到观众参与的体验式演艺,再到融合高科技元素、强调全息全感共情的沉浸式演艺的迭代发展。湖北可以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各重点项目规划中,一体化布局沉浸式剧场建设,以“一项目一剧场”打造“文旅融合”流量入口。他认为,以《遇见大庸》等备受市场认可的沉浸式演艺节目为例,要想打动观众,节目的科技感、故事性、艺术性、参与性缺一不可,尤其以家国情怀最能共情。杜伟岸建议,积极培育民营数字文旅龙头企业,在环境、内容、场景、技术沉浸等方面创新,打造“遇见”系列文化沉浸式剧目湖北品牌,复制成功模式拓展国内市场。(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