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农历:
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盟员风采

盟员风采

盟员风采

缅怀公共卫生事业奠基人周有尚教授:他为中国肿瘤防治事业立下不朽功勋

发布时间:2025-02-18


2月17日,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消息,我国著名预防医学教育家、杰出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及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民盟盟员、湖北省政协第六、第七届常务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周有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11日上午9时08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8岁。

周有尚教授1927年12月21日出生于广东开平。1944年至1950年,周有尚教授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学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留校任教。1953年,他放弃在上海的优厚待遇,随校迁至武汉中南同济医学院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曾担任卫生统计教研室副主任、社会医学研究室副主任等职。

2

周有尚(右)向同济大学医学院院史馆捐赠《华德中学第一届高中毕业班纪念册》


周有尚教授全身心投入公共卫生事业,是我国老一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的杰出代表,也是华科大卫生统计学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周有尚毕生致力于卫生统计学、肿瘤流行病学、居民健康状况调查、健康指标评价、死因分析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从初创到现代化的重要见证者与推动者。

“肿瘤调查是我一生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个很传奇的故事。”周有尚曾在公开报道中如此说道。据悉,上世纪50年代,由于医疗水平欠发达,河南林县许多老红军干部因罹患食管癌得不到有效治疗而不幸去世。国家相关领导得知此事后,作出指示:一定要把肿瘤治好,要进行调查研究,找到原因来克服癌症。

指示下达后,全国各地立即开始执行。湖北省在食管癌相对高发地区钟祥市及襄阳市进行调研,但遇到很大阻力。作为卫生统计领域的专家,周有尚于1970年参与了湖北省内的这项研究,并打破了调查僵局。他提出了通过“死亡病例回溯”进行调查研究,解决了该领域多年以来悬而未解的问题,调查因而顺利推进。

1973年,全国肿瘤防治大会召开,周有尚与研究人员们带着相关资料参会。汇报情况后死亡调查得到卫生部的大力支持,在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95个地(市)和2392个县级调查单位推行开来,覆盖8.5亿人口地区范围,全国累计调查人口达25亿人次。取得了大量疾病研究的科学依据,基本摸清了恶性肿瘤的死亡水平和地域分布。

获得这样的成果,周有尚从不好大喜功,他在回忆这件事时曾表示,“不要把我说的这么高大,我受之有愧。这件事没有党的领导,根本不可能;这件事也不是我一个人完成的,是伟大的人民群众一起完成的。”“那时候没有名没有利,如果我们是为了名利,我们绝不干这个事情。这件事情是国家需要,所以我们就去做。”

周有尚教授的离世,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损失。他的学术贡献、治学风范和无私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前行,并将在我国公共卫生学科和广泛的健康领域中继续发扬光大。

(本文综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同济医学院院史文化网报道)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