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

思想建设

忘不了你“萨玛诺特切斯” ——记武汉空战中苏情

发布时间:2015-09-15


1959年金秋,苏联政府派出规模庞大的代表团,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其中有空军代表,分别出访曾在抗战期间,援华空中保卫战所在地的南京,重庆,广州等城市,武汉是其中之一。来宾中有将领请求,希望能在武汉见到一位叫向学的医生。武汉空军司令部一位军人奉令来我家寻找。缘由是1938年这位苏联军人在武汉会战时负伤,曾在汉口万国医院接受救治,想见的医生就是我的父亲。

得此消息。父亲告诉我,20世纪30年代万国医院创始之初,需要懂外语又信奉天主教的中国医生。他得以此条件供职。医院由各国驻汉领事馆和天主教会筹建,医生几尽外国人,由是得名万国医院。原址在汉口租界内的黎黄陂路,现今建筑内是武汉中医院。原医院迁至东湖畔,更名为东湖医院。

虽然过去二十载,看见辗转捎来的苏联军官相片,仍辨出正是当年负伤的飞行员。端详着照片,惨烈的空中交锋浮现在眼前。父亲又回到那难忘的岁月,从1937年八一三淞沪之战失利始,到同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要机构迁往汉口,九省通衢的武汉成为中国抗战中心。亦为日机轰炸重点。

在此前的8月国民政府与苏联签定《互不侵犯条约》,苏方援华战机1285架,包括15000余人地空建制的志愿航空队。部分派驻武汉。原本底子薄弱的中国空军,经过四个月苦战,可用战机仅剩30余架。苏军的参战使得空战劣势逆转。从1938年1月到10月,中苏击落日机260余架。8月11日,一举击沉5艘日舰。到1940年日机共损失986架。

父亲回忆起,1938年日军对汉口城区连续大规模空袭,中国空军在苏空军志愿队配合下,与日机有二一八,四二九,五三一,三次大规模空战。

4月29日,适逢天皇生日,日军出动39架轰炸机,在12架战斗机的掩护下偷袭武汉。中国空军仅有9架战机,应战不敌。陈怀民驾机冲向敌机群以身殉国。日军占有制空优势,岂料,苏军从南昌方向集结67架组成编队。以苏制伊-16迎击日轰炸机,以伊-15拦截、近三十分钟激战,中苏空军击落日机21架。毙敌50余人。不可一世的日空军以战败告终。武汉空战是中苏混编作战的第一次。

但是,中苏飞行员彼此语言不通,无线电指挥无效,成为协同作战的障碍。无奈只有通过摆动机翼达到配合。在对日空战取得战绩的同时,中苏空军亦付出巨大牺牲。国共两党,举国上下为国殇将士举行国祭,延安的《解放日报》发表题为《英勇的中国空军万岁》的社评。汉口的陈怀民路,就是对抗日英烈的纪念。抗战胜利后,在南京紫金山麓建了苏航空兵志愿队烈士墓。1956年武汉市政府在汉口解放公园立纪念碑,建苏飞行员烈士墓。最近,经俄驻华大使馆核定,墓碑计有十四位烈士。其中最年轻的24岁,永别了父母,最年长的32岁,遗下了妻儿。

我的父亲作为救护医生,往事历历在目:1938年2月,7月,8月苏空军飞行员伤亡最大。特别是8月,三大火炉的武汉进入伏天,生活在寒带的苏联人受不了酷热,伤员从机舱救出来浑身湿漉漉,很多中暑,有的伤员是市民护拥着,用黄包车拉来,一路失血失水过多,送到医院已失去生命迹象。为了英灵尊严,就为其清创。血肉模糊的面容清洗后,面颊清晰地露出青少年的稚嫩,虽然是医生,见过的不幸也不少,但忍不住泪水落到其遗容上。一旁的德国医生见状说:懦夫。并亲自为其整容。他女婿是美国飞行员。二战时期,美英中同盟国与德意日协约国互为敌对阵营,此举遭希特勒法西斯政府不容,于是举家来华。待他看到衣领番号,上写出生:1914。手颤抖起来,“还是孩子啊”!梗咽说“你大声哭吧,向”。

回忆这段往事,父亲取出泛黄的相片,这是飞行员重返战场前与医生的合影。指认着上面的一位,说:就是这位军人,现正在寻找我。当时并不甚清楚其确切姓名。大家都管其叫“萨玛诺特切斯”,这是飞机员的俄语发音。于是这个发音就成了苏飞行员的代名。

那是1938年春节过后,萨玛诺特切斯被救来时,面目全非。战机一旦被击中,油箱会起火,所以飞行员多是烧伤,且多在面部。看他的番号是战斗机队的副队长。那次空战惨烈,苏空军刚参加武汉会战,不熟悉战况,伤亡很大。仅在苏军烈士墓上记录,2月15日就有五位阵亡。其实不止这个统计,因为有的被烧焦,没有了番号记录,成为无名烈士。

萨玛诺特切斯是万国医院救治的第一批伤员,中国医生和德医负责治疗。苏伤员,中、德医生,三人三种语言,除了语言不通,面部烧伤致水肿,说话会使脸疼痛。只能借助手势,眼神,点头,摇头表情达意。换药痛得出汗,而汗水有盐分,刺激皮肤更痛。面部必须保持无菌,若患处发炎,就是火上浇油,会患败血症甚至毁容。苏联人胡须长得快,烧伤最忌感染,需要剃须,非常痛。我的父亲回忆说:为减轻伤痛,就一根一根的剪。以后,每次都是这样细心除须。后来,发现伤员还有比换药更疼的痛。常常对着相片发呆,上面是貌美少女。他们出征前,被告知赴远东战场。为了保密,所有远征军人不得与家乡通信。他关心容貌,总是照镜子。中国医生理解他对[**]的心情。换药时小心翼翼,尽量减少疤痕,用一种叫苦味酸的进口药敷疗。用最好的食品营养他。随着伤情日渐好转,他能够开口了,笑声也多了。印象最深的是,揭开包扎的纱布那一刻,看着镜子里面容光焕发的自己,掏出姑娘相片,炫耀得意的问:向医生,她漂亮吧。后来发现许多飞行员都怀揣有相片,上面是父母妻儿[**],战争离不开亲情。这是苏飞行员的护身符。以后,治烧伤皆施此疗法,尽量少痕。这是令他们最欣慰,视中国的向医生为好朋友的原因。这个年龄需要爱情,特别在意面部恢复完好。出院时,都会对向医生说胜利后,一定要在武汉见。

父亲清楚的记得,萨玛诺特切斯出院那天身着戎装,英俊威武,拥抱话别:巴宁索伊,西巴,西巴!乌切尼察,向。翻译成中文就是,“多谢了,向医生”。我挥手告别,心里说:为心上人,祈愿你活着。忘不了你,萨玛诺特切斯!

转瞬二十年过去了,当年参加武汉空战的苏军兵士,有的成长为将士。在新中国十周年庆典之际,能够在昔日战场旧地重游,与老朋友重逢是多年的心愿。双方都期待激动人心的时刻。但,遗憾的是终究未能了却夙愿!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进入思想解放新时期,这个原由才解开,原来,向学因在万国医院的经历,被定为“海外关系复杂”,派了“右”,不宜接触苏方军人。以后中苏关系进入敏感期。这段发生在武汉的中苏情,就像陈坛老酒窖藏起来。即令如此,生前的他亦忘不了,将往事记录下来,最大的愿望是能拍成电影。这位当年万国医院的中国医生,常常会到汉口解放公园苏军烈士墓走走,去看看长眠在武汉的“萨玛诺特切斯”们。

往事跨越两个世纪,到了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提到一位叫库里申科的飞行员。这位飞行大队长在1938年8月14日武汉空战中,击落日机五架,己机身被击中后,为避民居,迫降长江支流的猫儿沱,牺牲在万县,客葬在中国。在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外人物中,仅有三位外国人:白求恩,安妮路易思.斯特朗,另外就是:库里申科。在万州有一对中国普通的母与子接力,为其守灵半个多世纪。库里申科墓成为国家级第一批抗战纪念文物。习近平深情地缅怀说:中国人民没有忘记这位英雄。下面聆听的师生,回报以久经不息的掌声。

是啊!七十年后,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人,在纪念战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伟大时刻。武汉人民同样忘不了你:萨玛诺特切斯!

作者:民盟武汉市委原宣传部部长  向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