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国学文化 医学研究生放弃万元月薪
今年32岁的易波,是地道的襄阳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2006年,大学毕业后的易波顺利进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工作,随后更读取了医学研究生学历。在很多人眼中,医生被誉为金饭碗,而易波也确实收入不菲。不过,这一切在2012年的一天,悄然发生了转变。
那天,网上的一篇介绍了我国历代服饰和礼仪的文章,深深地吸引了易波,“当时觉得特别有趣,没想到古人的衣服还有那么多讲究”。于是易波开始留心收集与汉文化有关的资料。谁曾想,这一爱好竟让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国学精髓产生了巨大兴趣;同时一个想法也在易波脑海里酝酿。
易波说,“我从小生活在古城墙边,熟悉襄阳的历史典故,而在我国文化历史长河中,古襄阳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些传统文化、国学精粹让我对家乡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很希望有更多的朋友能通过这些文化了解襄阳、熟悉襄阳”。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难以理解的决定:放弃医生这个金饭碗,回襄创业,传播国学精粹。
顶住压力回襄创业 却不是为了盈利
“父母认为我不务正业,好好的医生不当,跑去做国学教师。身边‘唱衰’、反对、质疑的人从没断过。”易波做出辞职的决定,他的父母第一个站出来坚决反对。易波也很理解父母的苦心,耐心地开导着父母:“学医八年,就这么丢了确实可惜,但我传播国学知识与从医并不冲突,等今后学堂理顺了,我还是会继续从医。有技术、有经验,相信找工作并不难。”
在得到家人理解后,2013年,易波正式成立了襄阳荆襄国学堂。按理说,无论是办教育机构还是开设公司,初期都会把精力集中在盈利上,以维持运转;可易波却带着他的团队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在全市多所中小学开办免费“国学课堂”。做为易波的挚友,我当时就问过他为什么要在学堂还不稳定的时候涉足公益?而得到的回答让我对这位朋友有了全新的认识,他说“让大家了解国学的意义和价值,并参与到弘扬国学精粹之中,才是我开办学堂的初衷!”。
热衷免费公益课 要让国学文化广泛传播
在易波的带领下,2014年9月,荆襄国学堂“昭明小学公益国学课程”正式启动。学堂老师带着孩子们身穿汉服、诵读经典……浓厚的中国风让孩子们对枯燥的国学产生了兴趣。易波也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孝道”开始,结合古圣先贤、家乡名人的例子,把国学知识娓娓道来,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孩子们的内心。许多孩子回家知道孝敬父母了,调皮的学生在学校也能尊敬老师、认真学习了……看到孩子们的转变,易波倍感欣慰。
在市第七中学等学业较紧的学校,易波因地制宜地把国学课程分解转化为书法公益社团、国画公益社团、国学公益社团和经典诵读公益社团。社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向同学们讲解国学知识、传授国艺技巧……甚至一些老师也加入到社团中,和易波一起探讨国学,这让易波更加坚定了持续公益课堂的信心!
有了昭明小学和第七中学的经验,易波的“公益国学课”也越来越火!如今,全市有20多所中小学(昭明小学、荆州街小学、四中义教部、第一实验小学等)都有他的“公益国学课”。摊子大了,付出的就多了;有员工就问他为什么不适当收些报酬,毕竟这些工作都需要成本。易波却说,“想挣钱我就不会辞掉医生来做国学推广了。我们弘扬国粹的,第一个要想的就是回报社会,其次才是盈利,现在很多打着公益的名字做商业,我不想和他们一样”!
开办公益图书馆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易波认为:弘扬国学,就是弘扬中华文化;认知、理解国学离不开知识的扩展和积累,而这一切的根本在于阅读。为了能更好的宣讲国学,给孩子们搭建一个好的阅读平台;去年9月,易波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地带领团队在国学堂内组建起公益图书馆。
从此后,向社会各界募集文化、科技、教育等适合在校生阅读的书籍,不断扩充图书馆的内容,成为了他的新任务。在闹市区、居民区、文化场所,经常可以看见易波的身影风里来雨里去,为的只是多收集一本好书,让孩子们能学到更多知识……
守得云开见月明 公益事业得到社会各界助力
易波坚持公益事业的决心,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去年9月,易波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襄阳市政府、民盟襄阳市委委托他收集整理公益国学课堂的教学成果,编写国学课程校本教材;该教材出炉后,将成为我市第一部系统化的“国学”教科书。
同时,民盟襄阳市委、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会、襄城区团委、民生银行等单位及社会各界人士也纷纷参与到公益图书募集行动中,目前已帮助易波募集书籍4000多册,公益图书馆的知识海洋正逐步形成。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实际行动践行心中理想
在一次交谈中,易波对我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中国读书人的崇高理想。虽然他个人的力量很微弱,但仍然会把弘扬国学这条路走下去,让儒家忠孝节义的思想在新时期指导人们的言行,去推动襄阳文化建设的发展。
“心怀弘扬国学精粹的梦想,担当建设文化襄阳的责任,敢于重头拼搏创业的勇气,热心公益不计得失的执着。”这些就是为什么我要推荐我的挚友易波参加“襄城区2015年度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的原因,作为他永远共勉的朋友,我希望他能够把这份热情和激情保留下去,能感染带动更多的人,一起来服务家乡、回报社会,把我们襄阳的文化事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