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盟员风采

盟员风采

盟员风采

记“十佳新型职业农民”盟员黄艳萍

发布时间:2019-02-25


花椒“女状元”的别样人生

----记“十佳新型职业农民”盟员黄艳萍

她,十年磨一剑,首破湖北地区花椒育种难关;五年帮扶情,带动荆门等地农民种植花椒面积达1万多亩。1980年出生的荆门盟员黄艳萍,人称花椒“女状元”,是湖北林牧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荆门市林牧源花椒种植供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10年前,她偶然与花椒结缘,从50亩开始尝试种植,到如今突破了湖北地区的育苗难题,带动东宝区等地农民种植面积达到了1万多亩。通过10年的奋斗拼搏,她走出了自己绚丽的人生之路。2017年底被评为“湖北十佳职业农民”;20181023日,黄艳萍又被评为“荆门市十佳新型职业农民”、“荆门市十佳产业扶贫带头人”。


一缕乡愁,情起玫瑰糖

农村出来的孩子,心里有个角落,始终掩藏着一缕乡愁。从农村进城后,黄艳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从未改变。她一直想念农村的青山碧水,农村的红泥小火炉,农村的瓜果蔬菜。

有一天,黄艳萍偶然从报纸上看到:重庆江津区一位老爷爷会制作玫瑰糖,但儿孙们都进了城,不愿意学这门传统手艺,老爷爷担心技艺失传。

则新闻深深打动了黄艳萍:她有同样的担忧,她一直馋农村的咸菜、豆瓣酱、豆腐乳等,总怕农村老一辈的人离去后,再想吃这些传统美食就难了。她当即收藏了这份报纸,准备找时间去学制玫瑰糖。

碰巧,半年后,黄艳萍去重庆出差。借着这个机会,她按照报纸上的地名寻访老爷爷。在当地人的指引下,她最终在一个山顶上找到了老爷爷的房子。站在山顶远眺,她被当地那种田园风光迷住了,而最让她震撼的是山岭之间成片生长的花椒树,当时正好是花椒收获期。学完玫瑰糖制作工艺,花椒也种在了她心里。 

回来后,美丽乡村更加频繁地出现在黄艳萍的梦中。那时,她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做会计,日子波澜不惊地过着。但她同时也心有不甘:“我才27岁,难道我的后半生就这样定格了?”

反复拷问自己,几番挣扎定了心。半年后,黄艳萍辞职了,来到东宝区子陵铺镇租了一块地,开启了她的乡村创业梦。


千磨万击,情定青花椒

黄艳萍没种过地,初次创业,她选定了种植大棚蔬菜。在蔬菜大棚还没开始建时,她种了50亩玉米,夏季几场梅雨,地里积水严重,颗粒无收。想到每年都有梅雨季,这块低洼地都要面临积水问题,她放弃了蔬菜大棚计划。

一年之后,黄艳萍换了好几处地方,尝试种过土豆、洋葱、百合……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一次做苗木基地时,她付出了高昂的成本,然而,种植的名贵树有价无市。

但天无绝人之路,在一次聚会中,黄艳萍有个朋友无意间提起,荆门中波电台在郊区种了50亩花椒树,经营不下去了,有意转让。一听说花椒树,她马上就想到了在重庆看到的那片花椒林。



        随后,黄艳萍跑遍全国各地,做市场调查,发现湖北几乎没有花椒规模化种植,货源全部来自四川、重庆等主产区。从全国范围来看,作为日用调味品,花椒需求缺口非常大,常年供不应求。这样一个朝阳产业,能不能在荆门甚至湖北生根呢?

黄艳萍再次来到重庆那片花椒林,向当地种植户请教。在当地专家的指导下,她返回全方位搜集荆门的地理资料,包括土壤成分、pH值、光照、降雨量、霜降期等数据。最后得到专家的肯定答复:荆门的地理环境,适宜种花椒。

黄艳萍当即转接了这50亩花椒树,并以此为试验田,再次到重庆潜心学艺。由于荆门地区的环境与川渝地区有差别,花椒种植过程中遇到的状况也不同,她在“取经”的基础上,不断查阅资料,反复试验,钻研适合荆门地区的种植方法。

驱车在荆门和川渝之间往返,一年十几次,找专家、访农民。有时,为了解决种植中的病虫害等问题,黄艳萍带着花椒叶子,一个人开车赶到重庆,请教当地专家,次日再赶回荆门紧急处理。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黄艳萍的50亩试验基地获得丰产,收益相当可观。

为扩大规模,2012年,黄艳萍在东宝区石桥驿镇英岩村流转了200亩山地,成立荆门市林牧源花椒种植供销专业合作社。连种三年,均以失败告终,最后查明,问题出在育苗上。当时她就萌生了新的想法——不用外地的花椒苗,自己育苗。育苗中,她经历了学艺以来最难的一关,荆门冬季气温低,降雪、结冰,容易冻坏花椒树。为此,她再次踏上了求师访友的征途,回来就把自己关在试验大棚里。一年后,成功育出花椒苗。

至此,黄艳萍彻底掌握了种植花椒树的技术。从对种田一无所知的白领,蜕变成有技术、有经验的新型农民。

 推广“三新”,情系脱贫计

过去,在荆门,乃至湖北,没有花椒产业。

探索出花椒种植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后,黄艳萍萌生了推广的雄心。

后来有几次,黄艳萍看到一些偏远山区抛荒现象普遍,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留守的老人、儿童,无力经营田地,许多贫困户找不到脱贫的路子。为此,她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荒地荒坡这么多,如果用来种植花椒,加上花椒种植劳动强度小,老少都能参与,经济效益又高,何不引导村民们种花椒脱贫致富呢?

想法既定,付诸行动。推广之初,黄艳萍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挫折:当地农民不认可花椒产业。为了带动他们,她在英岩村继续流转土地,扩大花椒种植基地规模,聘请农民到基地打工,让他们参与整个种植过程,了解种植技术、收成和销售情况。



        亲眼看到收益后,很多农民主动提出种花椒。然而,黄艳萍又遇到了另一个难题:他们对其推广的科学种植技术嗤之以鼻。有的农民直言:“种花椒还不简单?”他们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种植观念,不用黄艳萍教他们的方法种。无法说服的情况下,黄艳萍再次想到了用行动来证明。

一年之后,凡是按照黄艳萍的教授方法种植的,花椒苗存活率都在95%以上;而按照传统方法种植的,存活无几。村民这才对新技术表示信服。

在通过合作社壮大花椒基地的同时,黄艳萍还通过批发、零售、电商等多个渠道,建立了覆盖全国各地的销售网络。农民的花椒不愁种、不愁销,一亩田收益都在5000元以上。英岩村贫困户苏龙,身患残疾,无法劳动,起居靠年过七十的父母照料。俩老无力种田,家计艰难。到合作社打工后,老两口一年有1万元以上的收入,合作社还送他们花椒苗,让他们在房前屋后全部种花椒,自种自收。

一传十,十传百,周围越来越多的村加入到花椒种植中来,石桥驿镇80%的行政村都种上了花椒树,一些苦于没有产业的贫困村如花园村、廖坪村,村民种植积极性非常高。目前,合作社共辐射带动石桥驿镇300多户贫困户种植花椒。

东宝区花椒种植户从一开始的十几户,发展到几百户、上千户,花椒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沙洋、掇刀等县(市、区)的农民闻讯后,自发组织到东宝学习,带回种苗和技术。黄艳萍也培养了自己的技术团队,定期到各个种植基地进行技术指导。黄艳萍介绍,鲜花椒市场容量还非常大,合作社目前的产量供应荆门本地需求都还远远不够,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她表示,合作社已经注册了“麻乡不一样”商标,正在申报“荆门青花椒”地理标识产品,专业冷库即将开建,她要把花椒打造成东宝农民的致富产业。(民盟荆门市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