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民盟湖北美术院

民盟湖北美术院

会员风采

寄意金石之间,心存汉魏之外:宋哲金书法篆刻管窥

发布时间:2014-01-03

 

——民盟湖北艺术院副院长宋哲金书法篆刻管窥

杨勇

 

书虽小道,而不可以小道忽之。一花一叶,皆是世界。道者,孕天地之造化,起阴阳之开阖,故虽小犹大,小者即大,大小一也。而书暗合于此。故古人深耽于是,亦怀穷道之心也。

夫书欲进而至道,须有五者:谓天分,谓学养,谓勤勉,谓历练,谓胸次。盖天分已定,学养、历练与勤勉则尤为其重者。古人能证此者多矣。近世邓完白者,携微技而名天下,以布衣而傲王侯,其书雄浑郁勃,或近于道也。其人脚履遍及名山大川。每历一处,晚间则磨墨一钵,作字数十纸,以抒胸中奇气。林散老,东瀛或谓之“草圣”者,以大江南北佳山水荡其胸襟,以汉魏晋唐之奇肆浪漫陶其翰墨,其真行草也,自汉魏晋唐中出,又旁涉明清董思白、王觉斯诸家,古拙连绵,如溶金铸铁游走纸面,亦几乎道矣。

宋君哲金先生所历与此暗合矣,早年从军新疆,历观大漠荒原之壮丽,身受异域人物风情之陶染,而又欣逢当代书法篆刻名家赵彦良先生,得以朝夕问道于前,何其幸哉!此间磨砺,积一生之基,而乃在全国赛事中夺金摘银,成一时之翘楚。复又联手诸同仁,结社于吴都,名曰“松风”,承绪传远,成一时印坛佳话,为鄂东印林树一旗帜。

哲金先生于金石翰墨皆深下苦工,从秦砖汉瓦、甲骨残龟中立定手脚,又留意六朝碑版、吉金文字、明清诸贤,铁笔催磨指掌,灯光漂白四壁。中年之后尤奋发不已,天甫亮即起,或刊石,或临池,金石砥砺,翰墨传情,寝食不思。少有所得,即欣欣然如获至宝。外出无论时间长短,刀笔印章必随身而携;凡数日不见,必有累累之作见示。其为人勤勉至是。故其所作方圆并用,巧拙相生,能佼佼于群伦。及今,哲金先生尚刀笔不辍,不使一日闲过。其能有所成就者,岂止于天赐哉?其斋名曰“锲石斋”,盖取“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之意,既合契于其所作,亦发其不舍之志矣。《论语》有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哲金先生以书法篆刻为载道之体,功在不舍,其意亦微远也,则其弘毅必假书法篆刻而发,亦将几于道矣。其有书法作品录荀子句曰:“学至乎没而后止”,盖亦发其心声。

哲金先生书法始发于篆,留意于金石鼎彝之间久矣,甲骨、金文、玉箸无不得心应手,而尤潜心于甲骨,故挥毫作书,或雅润,或清古,或雍容,或雄浑,无论真行,篆意随手而出,笔之所到,气则随之。其立足正,以篆为法,故能不偏;取法广,甲骨到小篆,权量铭文到楚简,中山王鼎到唐宋明清诸贤,无不涉猎,故能多优。其作大篆,笔意恣肆,借径宾老,摇曳多姿,气息醇雅,想象雄奇,线条涵韧松实,不让今之大篆名家。篆书斗方“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用笔丝丝可见,无处不到。“出车左龙”联以甲骨字法出,而用笔温润,力度暗含其中,锋面摇曳,如船夫荡桨,其线之松活让人沉醉,虽以甲骨文之面出,而力避甲骨之僵硬。其善驾驭纸张,随纸性生熟而作,或流美,或沉静,涩势而出,可味之再三而不觉其厌。篆书横卷《正气歌》以半生熟之纸为之,用笔沉实,枯湿并存,取散氏盘、秦诏版之章法,如星辰漫天,参差错落,不作搔首弄姿,一任心性流动,是为上佳之作。

乾嘉以后,碑学大兴,名家辈出,何绍基、邓完白、康南海、吴缶老、齐白石、弘一法师等皆为一代巨擘,在山阴之外,另辟蹊径,所作不斤斤小节,而气格朴茂雄浑,承汉唐气象,复启乾道之门。此数家者,皆从汉魏来,行草书不复履学阁帖者之呆头媚相,肆笔而行,气在其中,其势足以夺三军,岂似今日之描头画脚者哉?南海自唐以后一笔不涉,缶老一生胎息石鼓,白石多年浸淫三公山、天发神谶,弘一法师以北碑为养,溢而为行草,粗看无一笔精致,细审之无一笔不精彩动容。哲金先生之行草或肇于此。其书顶锋逆行,气势夺人,对比强烈,观之神动。其行草《毛泽东词轴》以篆法行之,苍涩古拙,无一弱笔,且“干裂秋风,蕴含秋雨”,干湿浓淡,一任天真,而章法则左冲右突,跌宕起伏,收放自如,颇得王觉斯法。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今之所谓“伪二王”者,动辄佳作万千,而无不面目雷同,媚人于千里之外,又孰知哲金先生创作之艰辛哉!

哲金先生于甲骨、钟鼎、明清诸家之外,亦颇关注时人。其所作行草篆隶,从古人中来,入时代中去。其于今之篆书大家、行草高手,亦多有借鉴,取万家法纳入笔端,熔冶而出,人不知以何为祖,所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也。哲金先生亦多关注形式,以中山王鼎法所作诸联,衬以朱砂小字,雅润动人。而大篆诸作,形式多变,虽同为斗方,而莫有雷同,如“烹茶人”及“书艺千秋”斗方,章法取篆刻之妙,变幻新奇,巧思自在其中。凡此,既吸收时人之长,又从金石篆刻中生出,故自然奇逸。

学书者能草而不长于楷,则不能名之为书家。昔贤虽以草书称世,而亦精擅楷书,唐有张长史、颜鲁公,宋有黄山谷、米襄阳,明有祝枝山、徐文长,其他为草书名所掩者不计其数。哲金先生亦精于小楷,扇面、斗方无不清雅动人,配之以朱砂相衬,尽显文人风雅。

今之世,书道名曰繁盛,而实莫废于今。有贤者在,挽狂澜于将颓,哲金先生其勉乎!

 (作者简介:杨勇,别署伯永,斋号樨堂、樨庐、燕子巢、天一盦、景景堂。湖北鄂州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鄂州市文联副主席,松风印社副社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首届研究生班结业)